瀚蓝环境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水质硫化物酸化吹气仪 发布时间:2024-04-13 03:34:07产品内容介绍
2023年国内外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及下降带来的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我国仍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为目标,中央和地方全面部署并稳步推进各项环保产业规划和政策,“无废城市”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并推动了固废处理市场需求扩大和领域扩展。环保行业刚需属性不变,从快速地发展向高水平发展转型,面临全方位提质增效、精耕细作、系统化建设运营等更高机遇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公司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顶住压力,保持战略定力,持续聚焦环保主业,坚持“固废处理为拓展核心、水务能源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业务板块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内外兼修提高运营水平,韧性寻求业务突破,保持可持续良性发展。
2023年,配合“十四五”战略的实施,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多措并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2、优化组织架构,管理架构更扁平化,更好赋能业务的发展和有利于管理协同,提高经营效率;
3、进一步深化共享财务、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为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建设,提升效率,强化监管和进一步赋能业务;
4、持续推进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打造一套阳光、透明、高效、绿色的供应链体系,发挥集采优势,适应公司未来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公司数据运营服务能力,助力降本增效和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
6、启动碳管理体系建设,系统提升碳管理组织能力,打造绿色环境权益开发能力,积极应对“双碳”目标下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以排水业务和固废处理业务相关资产作为底层资产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规模预计为10-30亿元,目前已完成部分函件出具等事项,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通过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能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拓宽公司轻资产运作的途径,促进公司投资的良性循环,助力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系统盘点旗下环保项目的绿色环境权益,固废处理项目公司均已展开绿证申领的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核发了贵阳、绿电、大连等项目约70万张绿证,贵阳项目绿证已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买卖平台正式上架交易。
报告期内,公司上榜2023年度中国环境企业十强(排名第5位)、连续十年蝉联“中国固废处理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连续十一年蝉联“中国水业最具社会责任企业”,荣获环卫行业最具社会责任企业、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ESG百强、粤港澳大湾区ESG十强、国新杯-ESG金牛奖、彭博绿金ESG年度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企业、2023财联社致远奖、金信披奖,入选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批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2023年中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广东省发改委首批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试点企业、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别TOP10、新华社金兰杯ESG优秀案例,公司董事会获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之“公司治理特别贡献奖”等荣誉,公司行业影响力及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品牌形象持续提升。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5.41亿元,同比下降2.59%,其中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21.77亿元,同比下降2.66%,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占公司营收比例97.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0亿元,同比增加25.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07亿元,同比增加27.07%。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357.98亿元,比2022年末增长7.54%。
公司与各地政府推进完善和落实费用拨付机制,加快回款速度,并推动垃圾处理费等收费机制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预计2024年将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款。
2023年度,公司资本性支出约为23亿元(剔除解释第14号影响),同比减少约9亿元。随公司在建项目的陆续完工及新开工项目的减少,在没有新项目增加的情况下,预计2024年公司资本性支出将保持下降趋势。
固废处理业务2023年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64.33亿元,占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52.83%,同比减少4.46亿元,同比下降6.49%;实现净利润为9.86亿元,占公司净利润的67.12%,同比增长9.34%,是公司核心增长动力。其中,工程与装备业务实现收入为11.73亿元,同比减少12.58亿元,同比下降51.74%,实现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减少1.09亿元,同比下降59.76%。生活垃圾焚烧业务(不含工程与装备)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为32.68亿元,同比增加4.4亿元,同比增长15.57%,实现纯利润是7.66亿元,同比增加0.76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为44.70%。在工程类业务收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运营类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并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体现公司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
公司抓住国家及地方建设“无废城市”的机遇,坚定执行“大固废”战略,积极进行业务拓展。公司积极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热源和区位优势,开拓管道供热和长距离移动供热,提升效益。2023年,公司实现对外供热111.01万吨,同比增长35.28%。2023年至今,新增签订平和、晋江、孝感、安溪、廊坊等5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蒸汽余热对外供热业务协议。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已实现13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外供热业务协议的签订。
除继续巩固瀚蓝城服的环卫业务外,公司重点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所在地拓展前端的环卫业务,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已实现山东济宁、湖北武汉等地环卫项目拓展。
2023年8月,公司以总对价不超过2亿元受让新源能源40%的股权,公司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开启国际化发展探索。新源能源拥有垃圾焚烧发电规模4500吨/日,其中海外项目(泰国曼谷)规模3300吨/日。泰国曼谷农垦二期项目(1400吨/日)和安努项目(1400吨/日)已于2024年2月开工。
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所处区域发展良好,公司运营管理团队积极拓展、精益管理,报告期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能利用率119%,同比上升约9个百分点;锅炉有效运行小时数超过8200小时。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获评最高运营水平AAA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共6个。
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吨发电量和吨上网电量分别下降了4.10%和3.02%,主要是因为公司积极开拓供热业务,提升效益。
能源业务2023年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40.61亿元,占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33.35%,同比减少0.08亿元,同比下降0.20%;实现净利润约1.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22亿元。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天然气价格波动,公司将继续采取多项措施:(1)继续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沟通,争取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2)积极推进上游优质气源供应多元化和结构多样化,结合短中长气源规划打造稳健的气源保障体系,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3)继续加强与供应商、客户及政府的沟通,并积极拓展燃气工程业务、非燃业务等,提升利润增长空间,提升整体盈利水平。在以上措施多管齐下共同作用下,预计能源业务将保持正常盈利水平。
公司餐厨垃圾制氢项目已正式投产,产能约2200吨氢气/年,项目的建成标志着瀚蓝氢能业务“制、加、用”一体化实现全面贯通。
供水业务202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3亿元,占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7.91%,同比增加0.19%。公司对标供水行业5A标准提升运营能力,积极提升智慧水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水损治理、人均效能等核心指标,全面提高供水服务水平。报告期内产销差率控制在7.72%,同比降低0.54个百分点,处于行业前列,体现公司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
排水业务2023年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7.20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5.91%,同比增长20.03%。排水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下半年陆续新增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以及稳步推进轻资产运营业务等带来收入增加。
本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建设5个扩建项目(总规模13.5万方/日),其中和桂污水处理厂(二期)(1万方/日)、九江明净污水处理厂(三期)(3万方/日)、大石污水处理厂(二期)二阶段(2万方/日)、西北污水处理厂(二期)(2.5万方/日)已于报告期内建成投产,累计投产规模8.5万方/日;大沥城西污水处理厂(二期)(5万方/日)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投产。公司积极拓展农村污水处理装置运营等轻资产运营服务,持续扩大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业务。
瀚蓝多年来注重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坚持不懈地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2023年,公司成立技术委员会,加强对公司重大技术事项的统筹管理,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研发体系,全面提升公司技术创新与管理水平,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下属共有7家子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2家子公司被认定为2023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
公司积极打造环保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平台,瀚蓝研究院以“技术研发”、“产业孵化”、“风险投资”三位一体运营模式建设,设立计算中心、实验监测中心、水环境及土壤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固废研究所等,以科学的管理体系助力业务降本增效,推动公司科创研发实力提升,破解行业痛点,为未来的发展作准备。
瀚蓝研究院已在数智化建设、节能减碳、降本增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突破,累计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93个,软件著作权45个。2023年,部分技术创新成果已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和运营优化。
瀚蓝研究院下属的瀚蓝环保产业孵化器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广东首个环保产业垂直创业孵化器,重点孵化领域包括泛环保领域、新能源领域、新材料领域。截至2023年底,通过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累计孵化8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手订单合计规模35,750吨/日(不含参股项目),其中已投产项目规模为29,800吨/日(2023年新增投产1,750吨/日),在建项目规模1,450吨/日,筹建项目规模750吨/日,未建项目规模3,750吨/日。
公司在手订单35,750吨/日(不含参股项目)中,属于非竞争配置项目的共26,050吨/日;非竞争配置项目中有18,100吨/日补贴资金全部由中央承担,其余为央地分摊。
公司从事的业务为环境服务业,为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需,总体经营稳定。行业情况的本节“
公司旗下供水、排水和能源板块的燃气业务目前处于行业发展的成熟期;固废处理业务处于行业发展的扩张期;能源业务板块的氢气业务属于行业培育期。
1、固废处理业务:拥有固废处理纵横一体化产业链,具备对标“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固废处理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
(1)纵向一体化:已形成前端环卫一体化、中端转运及后端处理的纵向全链条发展模式。
(2)横向一体化:对标“无废城市”理念,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横向一体化协同处理餐厨垃圾、污泥、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医疗废物、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污染源,形成无害化处理、资源循环、系统发展的产业新模式。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瀚蓝已为全国16个省、自治区共35个城市提供了优质固废处理服务。固废处理业务规模如下:
3、供水业务:拥有供水服务全产业链,包括取水、制水、输水到终端客户服务。
4、排水业务:拥有管网维护、泵站管理、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排水服务全产业链。
固废处理业务和排水业务的生活垃圾处理、餐厨、污泥和生活污水处理,均主要采用特许经营的模式,通过与当地政府或市政管理部门签订BOT或TOT或PPP特许经营协议,在特许经营的范围内提供相应服务。固废处理业务中工业危废处理、排水业务中的工业废水处理采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由公司和工业客户签订处理服务协议。
能源业务,通过持有燃气经营许可证或与政府签订燃气特许经营协议开展相关业务。
供水业务,通过在佛山市南海区当地建设自来水厂及铺设自来水管并提供相应供水服务。
(三)公司旗下供水、排水和燃气业务在南海区占有相对优势地位;固废处理业务方面,公司为固废处理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之一。报告期内,业绩情况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一)具有完整的生态环境服务产业链,“一体两翼”业务格局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
公司已形成生态生活全链接的完整生态环境服务产业链,涵盖固废、清洁能源、水务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经验,具备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服务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等全方位服务能力。
“固废处理为拓展核心、水务能源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业务格局,业务板块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较强,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二)与“无废城市”建设要求高度契合的“大固废”业务布局,实现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的固废处理产业园“瀚蓝模式”已成行业标杆
国家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无废城市”建设为固废处理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公司固废一体化的业务布局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要求高度吻合。
公司在固废处理领域,已形成集前端环卫一体化、中端转运及后端处理的纵向全链条发展模式,也形成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医疗废物、大件垃圾等多种污染源治理及协同资源化的横向一体化业务布局,具备对标“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固废处理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
公司建成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是国内率先建成并成功运营的具有完整固废处理产业链的固废处理产业园,建设与运营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形成了固废处理的竞争优势。产业园模式在节省土地资源、降低处理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便利监管、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等方面的特点十分突出,具有社会成本最小化的显著优势,被称为破解垃圾围城的“瀚蓝模式”。2022年,“瀚蓝模式”进一步升级,新增工业铝灰处理、炉渣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制氢、生物资源利用等,各种固体废弃物之间协同处置、能源互换和资源循环利用,助力城市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少、资源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无废城市”建设目标。“瀚蓝模式”获得业内和各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并已实现了在南平、开平、饶平、晋江、安溪、惠安、孝感、廊坊、乌兰察布、桂平10个项目的园区化模式输出。
(三)领先的数智化建设能力,打造全国首个“无废城市数字大脑”覆盖固废治理全链条,助力提升运营监管效率,提升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公司注重数智化建设,在固废处理领域打造全国首个“无废城市大脑”,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固废处理各个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控,实现全产业链的数据互通、全过程监控管理及固体废物的溯源,在降本增效的同时,提升城市固废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监管效率。
在固废处理的前端,针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进行智慧化监控,打造大市政智慧环卫中枢,实时展示区域城市管理的综合情况,打通市政、环卫、物业等城市管理业务体系,让垃圾分类变得高效、智能、便捷,从而实现垃圾分类收集精细化管理;在转运端,打造智慧城市管家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等技术对多功能中转站、环卫车辆等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实时进行分析,提升管理效率。国内首创智能化餐厨收运体系,对餐厨垃圾从收集端、运输端、接收处理端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餐厨垃圾收运监管的实时性和智慧化管理;在处理端,打造固废治理的“工业大脑”,打造标准统一、融会贯通、资产化的智能数据体系,促进固废处理智能化、数据化转型,帮助工艺专家沉淀经验、机理,利用数据驱动的方式快速提升垃圾焚烧发电效益。在数智化电厂建设方面,公司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管理精细化、流程数字化、工艺设备智能化,提升发电项目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以优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艺为切入点,公司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引入到生产应用各环节,构建全链路数据及智能算法模型、垃圾焚烧发电工艺优化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打造环境治理行业首个AI“数字大脑”,有效提升垃圾焚烧稳定性。瀚蓝还实现了垃圾吊智能化运行,在正常运行工况条件下,垃圾吊自动化系统投用率达到90%以上,垃圾吊自动化水平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此外,瀚蓝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也实现了渣吊全自动智慧化运行,为固废治理的末端提供了更丰富的智慧化经验。
公司研究院以“技术研发”、“产业孵化”、“风险投资”三位一体运营模式建设,作为公司探索技术发展战略和完善技术管理体系的中枢平台机构,挖掘、链接企业第二、第三增长曲线,研究院成为公司锻造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重要前沿阵地。
公司把社会责任建设实现融入战略、融入经营、融入文化。公司发布“十四五”社会责任战略规划(2021-2025),引领公司寻找最有价值的业务突破点,助力战略达成,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责任与经营管理高度融合,确保经营合规合法,通过分析和回应利益相关方诉求,挖掘客户未被满足需求点,从而发现新的商业机会;社会责任融入文化,具体落实到“三好五心瀚蓝人”的行为准则上。“三好”即打造城市好管家、行业好典范、社区好邻居的“三好企业”,“五心”即敬畏心、责任心、利他心、进取心、正直心。瀚蓝人坚守“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使命,以“三好五心”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与股东、客户、政府、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等与善共生,获得相关方的信任,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①餐厨垃圾处理量同比增长51.57%,主要是新增廊坊等餐厨项目,且去年同期餐厨收运受宏观经济下行及市场需求萎缩影响较大。
②餐厨垃圾发电量同比下降37.20%,主要是绿电餐厨项目沼气发电业务自下半年起改为销售沼气业务。
③垃圾填埋量同比下降91.00%,主要是三水生物去年3月出表、桂平填埋服务协议本年2月初结束。
④农业垃圾处理量同比增长111.72%,主要是新增江门及肇庆二期项目投运,同时韶关、湛江项目通过调整拓展策略,扩大收运范围,收运量增长。
⑤供热量同比增长35.28%,主要是本年新增晋江项目供热,同时济宁、万载、漳州、淮安新增供热客户,供热量较同期增长。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央和地方全面部署并稳步推进各项环保产业规划和政策,覆盖固废、污水、大气、土壤、资源化各方面,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出更高要求。
2023年12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当前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环保行业正在进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现有存量基础设施项目在一体化运营领域存在较大的挖潜空间,而在固废及污水资源化、绿色低碳及循环经济、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还存在新增市场机会。
2021年11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印发实施,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无废城市”行动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23年12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无废城市”建设推动了固废处理市场需求扩大、领域扩展,为行业企业明晰了新的产业发展路径,行业内企业可依托已建成的垃圾收集网络及焚烧处置终端设施,多元化服务类型,扩大服务范围,在协同基础上逐步增加资源化业务,提供更高质量环境服务。
1.2垃圾焚烧发电进入存量市场,聚焦运营提质增效,步入并购整合发展阶段,海外市场引起关注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在历经“跑马圈地”、“抢装潮”等时期后,进入冷静发展期,行业不再是盲目扩张,而是对项目规模、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行业内企业开始更加聚焦于运营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发电效率等项目运营指标将普遍得到提升,发电效率的提升以及供热业务的拓展使得垃圾发电项目成为城市固废能源化中心,可再生能源属性日益强化,此外垃圾发电设施与其他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的协同价值还会持续被挖掘。
并购整合发展方面,行业进入存量市场后,步入并购整合发展阶段,通过行业集中产生规模优势以保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2023年垃圾发电行业出现多个并购案例。
海外市场方面,目前海外生活垃圾处理尤其是东南亚以填埋为主,垃圾焚烧发电的市场广阔,行业内企业开始在海外寻求新的增长。
继《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发改能源〔2021〕1190号)进一步明确“以收定补、央地分担、分类管理、平稳发展”的总体思路后,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补贴收缩、市场化定价的方向更加明朗,部分地区出台规定,明确2022年起新核准(备案)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按同期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支持具备条件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参与电力市场直接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上网电价;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和非电领域应用,按市场化方式推进项目开发和建设。
面对补贴政策调整的挑战,业内企业重视对现有存量项目潜力的挖掘,积极通过拓展垃圾来源、提升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发展热电联产增加供热销售业务和收入、参与绿电交易等多种方式提升运营效率,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供热得到了快速发展,可最大化发挥在手项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行业内运营效率高、规模效应明显、区位优势好且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公司在未来会愈发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2018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规〔2018〕943号提出健全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包括:(1)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制定和调整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2)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对非居民用户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并实行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等政策,提高混合垃圾收费标准,对具备条件的居民用户,实行计量收费和差别化收费,加快推进垃圾分类;(3)鼓励城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市场化运营,已经形成充分竞争的环节,实行双方协商定价。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行厨余垃圾计量收费,逐步建立非居民厨余垃圾定额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价机制。202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户垃圾计量收费,探索居民用户按量收费,鼓励各地创新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模式,不断提高收缴率。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召开全国生活垃圾收费视频工作会议,会议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1)分类分步推进生活垃圾收费工作,持续深化分类计价和计量收费,因地制宜制定政策;(2)进一步理顺生活垃圾收费与财政投入关系,明确各自补偿范围,合理制定收费标准;(3)加大居民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工作推进力度,补齐政策短板。
202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3年第1号公告,公布了《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2023版)》,其中部分主要省份对生活垃圾处理收费进行了定价调整。
各地纷纷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实施细则或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处理费应当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和差别化收费的原则。随着垃圾处理费收费机制的完善,将原本由地方财政承担的垃圾处理费转变为产生者付费模式,未来垃圾处理费单价有望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理费来源更有保障,降低垃圾发电对补贴的依赖程度以及对政府支付的依赖,改善现金流。
危废行业主要是服务于工业领域,不同于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等市政项目,危废行业具有明显的商业属性,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较大,一方面是处置能力的不断释放,另一方面是双碳战略、“无废城市”建设等推进落实,倒逼工业企业升级改造,从而带来产废量的下降。
2023年,危废处置业务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资源化原料收运成本持续提高、无害化危废处置量价齐跌。危废处置能力已经严重过剩,主要产废地区的危废处理价格快速下降,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偏低。危废行业进入产能淘汰阶段,最终危废处置行业也必将回归其工业服务的本质:专业的服务,合理的利润。
危废主要突围方向是危废资源化利用领域,这或进一步推动行业走出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推动行业技术、管理变革升级,在夯实“无害化”处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深度“资源化”和难处理废物领域拓展。
环卫服务由初期的碎片化、低端化逐步过渡到一体化、机械化、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环卫市场较分散,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企业主要包括传统环卫企业、向下游拓展的设备企业、向上游拓展的固废龙头和国资企业等,尤其是大量地方国资平台成立并取得环卫大项目,与民营企业、行业龙头竞争环卫项目。环卫服务项目呈现出小型化和分散化的特点,大量的新进玩家进场角逐使得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城市综合管理走向精细化、机械化、智能化、新能源化,项目以运营品质、成本控制、科技赋能为核心的竞争壁垒日益强化。
目前环卫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并不明显,预计未来随着市场化逐渐推进,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时或迎来整合。
202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意见》指出,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类废弃物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再生材料在原材料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质量显著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
“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引领着固废治理走向精细化、专业化,从垃圾分类的成效来看,“干湿分开”目前最易实现,已成为多地推进垃圾分类的共识,未来厨余垃圾将有一定的增长空间。面对终端处理设施不足的情况,各地在加速补足终端处理设施短板,并且越来越多地区按照园区化模式积极推动项目布局,依托垃圾发电项目扩展餐厨(厨余)设施,实现横向协同和资源综合利用。
2020年9月,习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28日《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重申这一目标。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随着我国资源能源消耗、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生活、消费面临深刻的绿色变革和能源革命,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设施建设,以及对传统用能行业的清洁化改造将是未来的重中之重,公司固废业务及能源业务有望在绿色电力、碳交易、清洁能源及新能源领域创造更大社会及经济价值。
城市燃气业务方面,天然气消费是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一环,2017年7月《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中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2030年力争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
新能源领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氢能正开启高速成长的产业周期。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来源广泛的二次能源,一直被视为全球能源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主要路径之一,氢能的利用符合我国碳减排大战略,同时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及战略定位,并计划在未来15年逐步建立完备的氢能产业体系,氢能产业上升至国家能源战略。
2021年国家陆续出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及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方案》等,“十四五”时期主要聚焦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再生水资源化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理等领域。202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污水处理及资源化2025年建设目标如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500万立方米/日,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综合以上政策文件,供排水业务在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发展新阶段,仍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和较大的提质空间。
近年来国内水务企业供排水一体化经营的效果逐渐显现。目前水务行业集中度依然不高,具有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化不足、区域分散等特点;水务行业区域壁垒较强,异地业务扩张难度较大,外延式扩张是更为便捷有效的途径。
供水管网改造、存量项目提标改造扩建、饮水安全改造、城乡供水整合等仍是近几年行业发展的重点。水价调整受国家资源价格改革政策的引导,阶梯水价继续推开,合同节水管理也在进一步创新水务经营模式,城乡一体化供水整合也进一步加剧。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新兴技术和智能工业的不断融合,智慧水务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前景。
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资产类别,还有利于盘活国内巨大的基础设施资产存量,也为基础建设领域内企业提供了发展、投资及存量整合的有力工具。2022年,证监会宣布在前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工作基础上,指导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了《新购入基础设施项目(试行)》,支持上市REITs通过扩募等方式收购资产,加大REITs市场建设力度,着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发行相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支持REITs常态化发行。
2021年6月,首批9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标志着中国公募REITs市场正式开启,富国首创水务REIT和中航首钢绿能REIT作为第一批产品,底层资产对应瀚蓝的排水及固废业务。污水垃圾处理、城镇供水电热气、清洁能源、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已列入REITs范围,环保行业内公司纷纷推出各自的REITs发行计划。REITs的推出除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也为环保企业开辟了资产上市的途径,促进公司提升运营能力,做大做强主业,由此形成资产的“投资-培育-REITs-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2020年,我国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我国碳排放目前仍处于达峰阶段,围绕碳的相关业务市场空间较大且具有强确定性。绿色环境权益开发有助于提升企业收益,成为节能环保行业重要的发展议题。围绕碳的绿色权益主要包括碳配额、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绿证等。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对我国绿证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明确了“生物质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首次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纳入绿证交易市场。
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自愿减排市场的重新启动。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启动,其与2021年7月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CEA)市场共同构成完整的全国碳市场体系,其中CCER市场是自愿减排市场,与强制减排市场CEA互补衔接。2024年2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构建了完整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基本制度,制定专门行政法规,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保障和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当前,以AI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火如荼,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属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即将到来。利用AI技术智能化赋能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重要的行业发展趋势。智能化产业未来涉及大量电力能源消耗,能源必须要走绿色化、低碳化的发展道路,未来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化将融合发展,共同驱动全球产业发展和进步。
(1)固废:面向全国,紧抓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优质项目的窗口期扩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规模,同时加快拓展轻资产运营的环卫业务;做强工业危废和有机质固废处理业务;持续推进纵横一体化大固废战略,打造全面对标无废城市的“瀚蓝模式2.0”。
(2)强化现金保障措施,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改善公司现金流,降低财务费用。其中,在相关政府的支持下,预计2024年解决至少20亿存量应收账款回款;
(3)通过组织优化与协同、提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节能降耗等多点发力,实现降本增效;
(7)持续完善“瀚蓝”集团化品牌体系,提升公司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引领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在手固废工程项目订单的陆续完工,公司固废项目建设资金支出逐步下降,但公司整体运营业务发展及其他业务板块的在建项目等仍存在一定的资金需求。预计2024年公司新增项目的资本性支出约13.8亿元,较2023年有所下降。对外投资项目资金需求视项目获取及进度情况投入。
公司将持续做好资金计划,进一步集中统筹内部资金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外部融资方面,除银行贷款外,灵活运用各种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股权融资及其他资本平台等,有效保障公司运营及发展的资金需求。
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公司受政策影响大。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对公司的固废业务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政策的延续性和后续变化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确认。
近几年,燃气改革遵循“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的原则,终端消费市场的价格定价模式面临调整,市场竞争加大,同时,受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波动影响,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价格顺价机制未完全理顺,公司天然气业务承受保供压力。
对策:加强对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的研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巩固公司传统优势行业,积极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前景方向好的环境服务产业。同时,进一步内部挖潜增效、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成本管控,着力打造运营核心竞争力;拓展收入来源,提升项目效益;加强与供应商、客户及政府的沟通,积极应对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的变化。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环保的要求将更加严格,执法力度亦更加严厉,如果公司未能严格满足环保法规要求乃至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将面临环保违法处罚的风险。同时,随着有关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公司的环保投入也随之增加,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对策:严格恪守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要求,继续以“城市好管家、行业好典范、社区好邻居”的经营理念引领公司项目运营和项目建设,并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环保稳定运行责任,通过常态化的检查、监测技术和手段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实现长期、稳定、安全、合规运行。
自来水的质量与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会给人身健康带来危害。公司历来重视产品质量,采用国际国内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合理,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的自来水质量指标优于国家卫生标准。但如果水源保护不当,原水水质污染严重,将影响到自来水的质量,从而有可能对公司的供水业务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将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对公司所属水厂从取水到送水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定时定点抽样检验,同时加强与环保、水利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原水水质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和建立原水水质突发性污染应急处理系统,确保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鉴于公司所从事的固废、能源等行业特性,对安全管理要求高。如安全生产管理不当,公司将面临安全生产事故、人员伤亡及财务损失等风险。
对策: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加强风险防范和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与整改落实工作,重视安全生产意识培养,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安全生产风险。
环保行业特别是固废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可能吸引更多资本驱动型的企业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进入行业整合阶段,未来市场竞争态势将进一步加剧,公司未来获取优质新项目的难度将加大。
对策:进一步整合、理顺内部资源,提升运营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市场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构建多维市场拓展机制,提升市场拓展能力,积极关注行业整合机会。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积极寻求并把握新的市场机遇,争取实现进一步对外扩张。同时加强市场拓展及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风险控制,尽可能避免存在支付陷阱的项目。
公司长期以来经营稳健、财务结构稳定、无不良信用记录,同时也非常注意负债期限结构管理和销售现金管理。目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历史稍高水平,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固废处理业务、能源业务、供水业务以及排水业务,客户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客户信用情况较好,总体而言,财务风险较低。但公司正在建设(含拟建)及未来收购获取的新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如果未来外部融资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引发综合融资利率水平上涨,将给公司带来融资成本上升的风险;同时,公共安全事件突发,导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支付结算周期拉长,将直接对公司经营净现金流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策:公司将全面系统规划公司资金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司资金整体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统一调配作用,满足资金需求,节约资金整体成本;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加强应收账款回收;探索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等多样化融资方式,同时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大程度支持和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并有效控制财务成本。
截至2023年底,公司全资或者控股的各级子公司已超过一百二十家,未来仍将持续获取项目以实现业务扩张,公司的运营管理项目数量将进一步增长,从而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及时调整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但若公司管控能力的提升未能与业务规模的扩张保持一致,或内部控制制度、约束机制不能得到一定效果执行,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
对策:公司将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战略管控能力,确保重大决策的科学高效,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决策风险和公司治理风险。加强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管理体制的完善,加快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和强化供应链管理等,加强对业务的赋能和监管;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化团队打造,适应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需要。
秘塔AI在2024年3月的访问量达到了721万,秘塔AI概念股以及个股亮点整理
已有230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7041.75万股,占流通A股8.64%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7.36元。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12-31)增长1226户,幅度3.81%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